(417327)
|
|
佳木斯地塊金礦找礦礦物學 Jia Mu Si Di Kuai Jin Kuang Zhao Kuang Kuang Wu Xue
作者: 王俊 靳是琴
登入後可上載此產品的圖片.
|
產品內容 |
內容:
第一章 區域地質
佳木斯地塊又稱佳木斯隆起,它的周邊均以斷裂為界(圖1—1)。西界為牡丹江-湯旺河
-結裂河斷裂,東界為同江-當壁斷裂,東南以敦(化)-密(山)斷裂為邊。該地塊是黑龍江省主
要岩金礦集中區,已查明的幾個岩金礦床均位於該區。本章將圍繞著岩金礦的區域成礦背景
進行討論。
第一節 變質岩係
區內的地層以前寒武紀的黑龍江岩係(黑龍江群)和麻山岩係(麻山群)變質岩及中新生
代的火山-沉積岩係為主,古生代地層僅零星的分佈於華力西期花崗岩之中(圖1—1)。經前
人對不同地層含金性的研究確定,前寒武紀變質岩係可視為礦源層。
一、黑龍江岩係
黑龍江岩係由韌性變形岩石組成(曹熹等,1992),變質礦物組合以綠片岩相為主,其中
普遍見有殘餘的藍片岩相礦物。常見的岩石類型有長英質糜棱岩、石英糜棱片岩、綠色糜棱
岩、黑雲變粒岩和鈄長角閃岩及大理岩。
長英質糜棱岩是黑龍江岩係的主體,約佔整個岩係組成的70%,由於變質-變形作用的
不均勻性,岩石中各種礦物的相對含量變化較大。岩石普遍具有殘碎斑狀或變斑狀結構。殘
碎斑晶及變斑晶均為粗粒鈉長石,含量10%—15%,基質部分由強烈定向的細粒石英
(10%—30%)、白雲母(10%左右)、綠簾石(5%左右)和石榴石(1%—10%)組成。普遍含有
少量電氣石和磷灰石。
石英糜棱片岩在黑龍江岩係中分佈普遍。它們多數遭受過強烈的韌性變形改造,但在變
形晚期又經歷了較完全的動態重結晶恢復。組構上表現為礦物組成單一,石英含量大於
80%,具有規則排列的矩形等粒結構和定向構造。這類岩石有兩種成因:一種是由硅質沉積
物經變質-變形改造和動態重結晶恢復作用形成;另一種則是在韌性變形過程中由長英質糜
棱岩經變質、變形分異和動態重結晶恢復作用形成,為構造成因。由沉積硅質岩變質、變形而
成的石英糜棱片岩一般呈較規則的岩片產出,產狀平緩,傾角多小於20°。岩片厚度0.3—5m
不等,延伸可達數十米。它們時而與長英質糜棱岩相伴,時而與綠色糜棱岩相伴產出,但均具
有規則清晰的界線。常含有錳鋁榴石、黑硬綠泥石、鈉質閃石或綠簾石及綠簾石。有些岩石
中夾有軟錳礦或硬錳礦扁豆體。構造成因的石英糜棱片岩呈窄而不規則的條帶與長英質糜
棱岩緊密伴生。岩石中除佔主體的石英外,還常有殘餘的鈉長石及富集白雲母的分異條帶。
這類岩石與長英質糜棱岩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鏡下可以觀察到從長英質糜棱岩向石英糜
棱片岩轉變的完整過程。
綠色糜棱岩指富含綠色礦物(如綠泥石、綠簾石、閃石等)和鈉長石的糜棱岩。這類岩石
在區域內分佈普遍,多呈岩片或透鏡狀岩塊夾在長英質糜棱岩中,二者產狀一致。它們具有
典型的綠片岩相變質礦物組合,其中常殘留有以青鋁閃石為標誌的藍片岩相礦物。常見的礦
|
|
(417327-0001)
|
佳木斯地塊金礦找礦礦物學
[Books]
(日期:2004-05-05)
售價($):
HK$65
(US$)
發行商:地質出版社
出版年月: 1994-12
頁數: 137
國際書碼: 7116017666
產品語言: 簡體中文
nil
|
購買
|
|
|
參考匯率: US$1 = HK$7.8 RMB$1 = HK$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