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860)
|
|
明清名人中国画题跋 Ming Qing Ming Ren Zhong Guo Hua Ti Ba
作者: 张岩
登入后可上载此产品的图片.
|
产品内容 |
内容:
新旧世纪之交的大喜年头,陜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了《二十世纪陜西书法篆刻集》首发式暨作品展览。会上,该社美术编辑乔江英女士告诉我,有一本《明清名人中国画题跋》的书稿,作者是陜西师大的张岩同志,想让我帮着审定一下,同时顺便写一点序文之类。说实话,每逢此类展览,我是尽量抽身前往,既观赏学习,又借机与同道好友聚会,相互切磋。在这等环境和气氛中,不容细加思索,我便随口应诺了。
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回到家里正有点犯愁,张苦便风仆仆地跑来,把厚厚一叠书搞摆在我的案头。原来,对张岩同志我不仅早有所闻而且也见过面的,他在陜西师大图书馆书画艺术室工作,我曾参加过他参与主辑的馆藏《中国名书画选》首发式,其后又在报刊上读过他所发表的论文,还存有他的一册《张岩花鸟画集》。在这七彩缤纷熙来攘往的竞争社会?,要谢绝各式的诱惑而潜沉下来认真作一点文字,也真不那么容易。张岩终于又熬出一部来,和许多有志的年轻人一样,真是后生可佩。
中国绘画历来很讲究“诗意”,一直保持着与书法和文学紧密结合的传统。所谓“点画清真画法原通于书法;风神超逸,绘心复合于文心”(笪重光),画以形传神,诗寓神于形,诗意本来就蕴藏在画幅之中;加上一个“写”字道 尽了书法在其中的特殊作用,即用书法之法纵笔放怀“以意写之”。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心灵表露,是重视精神表现的必然,诚如苏轼所云:“文以达吾心,画以达吾意而已。”至元朝以降,这种趋向进一步得到有意识地强化,书法入画,诗书画相得益彰,款识、题跋之风大起,直至明清更是盛行不衰,这是中国绘画所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其可贵之处。《明清名人中国画题跋》正是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文化现象。披阅一过,我深知这其中包含着编著者惟有自知的冷暖甘苦。收集,整理,分类,耙疏,点校,这看似简单的劳作,若缺乏书画鉴赏的艺术修养、古文水准、草书的辨识能力,以至训诂知识,是绝难胜任的;何况既是题跋,难免兴之所至,轶出常规,信笔成致,这就更增加了辨识的难度。然而,张岩耐心地闯过了这一道道难关,终于把这本《明清名人中国画题跋》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册在手,玩迹探情,循由察变,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题跋中领略到不少有关书法、画法,诗中境趣、画中性情;不论是因画赋诗、题诗入画,或者妙想连珠、具纸另书,都能与画面相生相发而绝非死咬住画面作图解,或者“拉郎配”、硬凑合;不少题辞跋语其本身就是饶有画意的诗或意味隽永的小品文。所谓“此中大有逍遥乐,难说与君画与君”,好的题跋正是迎难而解了,既能开掘画外之意以抒发心声,扩大画面的精神容量,又强化了画面格局的形式美感。我们从品赏中不仅可以陶情冶志,增长见识,开扩思路,提高审美情趣,体味书画家“身兼文墨”的道理,而且也足以给胸无点墨而徒然卖弄文彩者如薛蟠式的生吞活剥一个很好的策戒。当然,除了珍贵的资料价值之外,有心的读者如果能进一步以现代的意念去剖析与回观传统绘画,斟酌损益,弃粗取精,在向现代转换与发展中作出有教养的创新,我想也不失编著者本意的。
以上感想,充之为序,不知可否。
年月日苦乐斋
|
|
(452860-0001)
|
明清名人中国画题跋
[Books]
(日期:2005-07-21)
售价($):
HK$212
(US$27.3)
发行商:陜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Nil
|
购买
|
|
|
参考汇率: US$1 = HK$7.8 RMB$1 = HK$1.1
|
|